标签归档:转载

ETH的曲折历程

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太坊是怎么来的,以及他一路是如何走过来,老吴带着一路的经历,来给大家普及一下,这里面真的是腥风血雨极其好看,比电视剧要精彩一万倍,废话不说,直接开始:

第一步,2014年7月,ETH发行,发行价1.86元在1.4元到四元区间,在这里,整整横盘了一年,大部分人都没能熬过,这第一年就把地卖掉了,基本上没赚到钱,有的甚至还赔钱。

第二步,2015年8月,涨到23元,终于涨了12倍,很多人获利离场,11月又跌回到了2.7元,跌幅90%,这一大涨大跌期间,超过90%的人都已卖币离场,有的还是割肉亏钱。@神鱼er 大神,就是在这个阶段,十几二十块,卖掉了10万枚ETH,如果不卖10万枚以太坊,现在价值二三十亿了。但是别慌,你以为这个时候不卖,你就拿得住?我们一起看看激动人心的2016年!

第三步,2016年,这一年可以重点说下,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。当年3月,开启暴涨模式,直接涨到98元,一个月涨了36倍,可惜只剩下不到10%的人享受到了这个财富的增值。四月,晴天霹雳,又跌到45元,很多人开始大喊以太坊是骗局,殊不知,六月一来,直接涨到138元,八月又跌到54元,九月涨到92元,12月又跌到38元。这一年的时间可谓是波澜壮阔,起伏不定。要说囤币有多难,你就想想,这个过程,你如果拿着100000个ETH,你是否拿得住?说实话,老吴是拿不住的。老吴2016年就开始炒以太坊,但是只敢短线,而且我亏钱了。

第三步,开启壮烈人生:2016年虽然一路波澜,但是却奠定了以太坊人气和市场的双重基础。所以,2017年3月,直接一路开挂,涨到350元,三个月涨了九倍,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艾希欧在中国大肆流行,所有项目都在以太坊公链发币,所有项目募集的就是ETH。从这一刻起,霸主地位已定!再无悬念。

于是,2017年六月涨到2660元,六个月涨了70倍,七月跌到850元,跌幅78%,10月涨到2520元,11月涨到3280元,12月涨到1510元,2018年1月,涨到当时最高位9100元。

三年小结:三年多的时间,4900倍,你以为足够刺激了?继续往下看。完事皆有轮回,以太坊上表现的尤为突出,好戏接下来继续,但是你会感觉,这好像就是前面故事的重演:

第四步:2018年,开启熊市洗盘模式,从三月开始,9000多元的价格,跌到2280元,跌幅75%。4月,又涨到5380元,九月又跌到1070元,跌幅88%。最猛的是,12月跌到525元,跌幅直接到了90%。

第五步:2019年6月,涨到2350元,12月跌到720元,2020年3月,所有人吓得想死的312来了,一把跌到550元,跌幅超过88%。好长时间,都没人敢碰以太坊,这股劲儿,一直到10-12月的 Defi 兴起,才又有好转,涨到5720元。然后,又开始走上坡路。

第六步:2021年5月涨到28000元。

不到六年,涨了15000倍,当初买1000块钱,就能拥有1500万元,但是这都是屁话,你仔细看看上面老吴经历过的风雨历程,你扪心自问,自己真的拿得住?所以,我之前讲过一句话:在这个圈子两个事情最容易变富:一是挖矿,二是囤币。而且他们底层逻辑是一样的。有两个事情最容易变穷:乱投项目和杠杆合约。经历几年风风雨雨,大涨大跌,能守得住的才是赢家,大财富不需要有多聪明,只需要有足够的耐心,成大事者必有大恒心。

Real Vision 创始人:加密资产不是泡沫,是当今年轻一代逆天改命的希望

未来十年将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、最伟大的技术变革,不要与之对抗,我们的未来都寄托在变化之中。

撰文:Raoul Pal, 前高盛高管、Real Vision 和 Global Macro Investor 创始人兼 CEO
编译:Perry Wang

1/ 市场疯了!NFT 只不过是 jpeg 图片!狗币!猫币!特斯拉! GameStop (股票狂涨)!

每个人最后都会粉身碎骨!他们难道没有意识到贴现现金流吗?!!! 这些人正在毁掉一切!绿色能源?!

2/ 加密是一个泡沫!科技是泡沫! 风投(VC)是个泡沫! 生物技术是泡沫!被动投资是泡沫!Web 3.0 是一个泡沫!绿色能源是泡沫!元宇宙是疯狂的! 他们看不到吗??!!他们都错了!

3/ 不,上面的说法是错的。

他们是新一代的投资者。 去年,美国有 8600 万千禧一代得到了金融化服务。他们达到了 30 多岁的黄金投资年龄。

现实中他们负债累累,没有积蓄,没有希望。 他们比过去 70 年里任何一个时代 的 30 岁年轻人都要穷。

4/ 他们被玩废了!

5/ 他们的父母在 30 岁时可不是这样,当时股票市盈率(P/E)只有 7,债券利息高达 13%,房地产的价格与收入之比还相对较低。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。他们面前是未来的投资负回报预期。他们对我们金融系统的任何部分都没有兴趣 。

6/ 他们曾掀起了「占领华尔街」运动,但没人在意。

现在他们根本不在乎你或我认为应该如何投资或管理市场。我们让他们失望了。

他们***为什么要关心? 他们被送上了债务、杠杆和贪婪的祭坛。

7/ 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没有什么可失去的。他们什么都没有。

然后全球疫情来袭,一切都变了。

我们给他们免费发钱,他们集体说「去他妈」,让我们冒险!因为他们的本金是免费的。

8/ 如果我们在赌场拿到免费的本金,我们也会这样做。

但他们没有购买我们珍贵的黄金,也没有购买我们的打折股票。 为什么?因为他们不在乎 10% 的回报。公平竞争的唯一方法是承担巨大的风险。

9/ 冒险行动在 2020 年遇到了 Robinhood 期权,奇迹发生了……

这些年轻的投资者改变了整个***投资游戏。 他们用 Reddit、TokTok 和 Instagram 上学来的技能武装自己——社区、病毒式传播和 meme,以及被告知的一些愚蠢的投资标的,比如 Hertz 和 Gamestop 的股票,他们向规则竖起中指,并打破了这些规则。 太棒了。

如果你不能赢得比赛,那就改变比赛规则。

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来获得巨大的回报。与美国年纪更长的愤世嫉俗者相反,这些年轻人知道其中有风险,但他们仍然想承担风险。 因为这很好玩。

10/ 「Loss porn」meme 被欢庆,被到处传播。 「我永远不会错」的金融 Twitter 大 V 已经一去不复返。从长远来看,长期存在的注册投资顾问(RIA)的多元化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
这些年轻人都被我们辜负了。当他们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时,他们为什么要遵守我们的规则?

11/ 去他的资金主动管理,去他的对冲基金。他们只想将钱坚定地投入他们被告知会赚钱的市场(你好,被动投资!),其余的牌统统丢掉。

加密引起了共鸣。 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上行,零下行。这是一个巨大的期权市场。 损失有限,指数级上涨。

他们是对的。

12/ 我能听到,你们都在摇头说,这次也不例外。他们会狠狠地吃到苦头。

是的,他们会。这很好。 他们想要学习,但他们也幸运地遇上了指数级增长时代,成长型股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呈抛物线状上涨。

13/ 再权衡一下梅特卡夫定律,因此不要在意婴儿潮一代老人陈旧的均值回归估值模型。

他们是对的。 很对。

如果他们年轻 20 岁,会通过同样的策略变得非常富有。

14/ 我们几乎都错过了那些暴富的机会,因为我们太愤世嫉俗,不明白 VC 是对的(我的意思是,他们让人难以忍受,对吧?!)

我们以为 VC 是疯狂的泡沫追逐者,但我们错了。

VC 看到其中的机遇,我们没有(这里包括我自己)。

15/ VC 改变了规则,以适应他们那一套我们无法与之竞争的规则。不是对冲基金,不是监管者,不是聪明的投资老手。我们这些人都错过了。

16/ 政治也会随之改变。

所有机构基础设施都将遵循(美国证监会 /SEC 法规也是如此)。

一切都会改变。

许多人会失去很多,许多人会有丰厚收获,但世界已经改变,但许多长者还不会接受它,因为「我们更懂这个世界」。

17/ 你对石油或商品、1950 年代 V8 或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的当代艺术的热爱,在这些新投资者眼里丝毫不感兴趣。你收藏的 Jeff Koonz 作品(他的作品「橙色的气球狗」2013 年拍出 5840 万美元)只是一个愚蠢的气球雕塑。这不是他们的文化参照物。 而 JPEGS 和 meme 才是。

这一切都是有关文化。

18/ 他们看重不同的东西,而且比你我还多。

如果你到印度或中东看看,每个人都未满 30 岁时,情况更极端! 这些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19/ 这就是历史的第 4 个拐点的样子。

我知道你们中许多人喜欢那本书,但对目前发生的事情感到震惊。 你失去了自己的参照系 …

但这是历史的第 4 个拐点的预言 ……

50 岁一代的政治和怀旧世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
20/ 白色尖桩篱笆墙、肌肉型汽车、工厂工人、西装、电视、广播的世界——所有这些都已经被打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…… 与 2020 年代年轻人的严酷现实完全无关。

21/ 未来 10 年将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、最伟大的技术变革。

指数级增长时代。

我们都会感到落伍,但我们必须相信,当前 40 岁以下的年轻一代会作为领路人,为我们展示全新的道路。 我们需要被引导。

22/ 你可能会讨厌它,对抗它,抱怨它,对它发表尖刻的评论。 但对它不会产生丝毫影响。

改变发生在我们身上。

拥抱改变吧。

不要与之对抗。我们的未来都寄托在变化之中。

来源链接:twitter.com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chainnews.com/pages/downloads/?utm_source=download-link-header

链闻最新 Telegram 讨论组